海南师范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[30秒完成]
搜索
查看: 838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泱泱华夏!道术传承!九守之道 !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1-4-25 22:18:3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泱泱华夏!道术传承!九守之道 !
 道术一词,源出《庄子.天下篇》『见《庄子.天下篇》』,与“方术”、“方技”是一个意思,道教中人也有称为“仙术”的。
 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,如占卜、符篆、祈禳、禁咒、内丹、外丹、炉火黄白、辟谷、行□、房中、仙药、服气等等。宋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曾对道术扼要介绍,说:“盖清静一说也;炼养一说;服食又一说也;符篆又一说也;经典科教又一说也。”他说黄老列庄之书,所讲是清净无为,而略及炼养;赤松子、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;卢生、桃少君、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;张道陵、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、服食;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。
  道教之术繁多,共分五大类,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:
  一、山
  所谓“山”就是通过食饵、筑基、玄典、拳法、符咒等方法来修炼“肉体”与“精神”,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。
  食饵——是利用补药、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,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。
  筑基——是利用导引、导吸、静坐法以控制精、气、神,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。
  玄典——是以老子、庄子思想为基础,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。
  拳法——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。
  符咒——是一种通灵、修炼的法术,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、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。
  总而言之,“山”就是利用打坐、修炼、武学、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。
  二、医
  所谓“医”,是利用方剂、针灸、灵治等方法,以达保持健康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。
  方剂——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、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。
  针灸——针法和灸法和合称,是利用人的脉络、气血循环的原理,刺激患部,来治疗疾病
  的方术。
  灵治——利用掌握人的心灵(心理状态),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。也就是现所称谓的“心理治疗”。
  总之,“医”就是利用方剂、针灸、灵治等方式,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。
  三、命
  所谓“命”,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,以穹达自然法则,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。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“紫微斗数”、“子平推命”、“星平会海”等。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。
  总之,“命”是以推定人的命运,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,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。
  四、相
  所谓“相”,一般包括“印相、名相、人相、家相、墓相(风水)”等五种,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。
  印相——就是观看人的印章,以取定命运的方法。印在中国,以前是权力的凭证。
  名相——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,通过五格剖相,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
  展的一种方法。
  人相——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,通过观察面、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、病理
  的一种方法。
  家相——也就是阳宅的风水,以观察其格局,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
  方术。
  墓相(风水)——也就是阴宅,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,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。
  总之,“相”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,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。
  五、卜
  所谓“卜”,它包括占卜、选吉、测局三种,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,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“易断”及“六壬神课”。
  占卜——所谓占卜,是以《易经》为理论依据,结合天、人、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
  凶的方法。
  选吉——主要著作以《奇门遁甲》为代表,通过布局、布斗、符咒等结合,处理事物发展
  不吉的因素,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。
  测局——主要著作以《太乙神数》为代表,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,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、
  气数、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。
  (二)外丹、内丹:在战国时期,阴阳五行学说已流行,东汉桓帝时,魏伯阳假借“易卦爻象”作《周易参同契》,以论作丹之法,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,以配之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符候。自汉以来,所有内丹、外丹书都是根据这一奥密理论而发挥的。
  所谓的外丹,即用铅汞及其他药物配制后,放在炉火中烧炼而成的化合物,成品分点化和服食两种。初步炼成的号做“丹头”,只能作为点化之用,是不能服食的。再进一步,便炼成了“服食”的丹药。即所谓的“仙丹”,道中人相信是可以服食的。《抱朴子.金丹篇》中说:“夫五谷犹能活人,人得之则生,绝之则死,又况于上品之神药,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乎?夫金丹者之为物,烧之愈久,变化愈妙,黄金入火,百炼不消,埋之毕天不朽,服此二药,炼人身体,故能令人出生不死。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”,“服此而不仙,则古来无仙矣”,但金属物质及其他矿物质所含的成份,有些对人有剧毒,不明其法,误食可致死亡。故又提醒人们不可妄为。如《云笈七签》卷六十四《金丹诀》就说:“不悟金丹并诸石药,各有本性,怀大毒在其中。”服食是十分危险的。在我国,历代撰述有关的著作数以千计,虽大多散失,但至今仍然保存的尚有近百部。大多载于《正统道藏》中。正是这种炼丹术,乃现代化学的先驱,近代化学就是从炼丹术发展而来的。
  什么是内丹:修炼内丹者,谓人身即丹鼎,以身中之精气为药物,以神为运用,在自己身中烧炼,使精、气、神不散而成“圣胎”,南宗白玉蟾说:“自家精自交媾,身里里夫妻真妙哉”,所谓圣胎,即是内丹。《参同契.养性立命章》形容内丹:“类如鸡子,白黑相符,纵广一寸,以为始初,四肢五脏,筋骨乃俱,弥历十月,脱出其胞,骨弱可卷,肉滑若饴”。道教中人相信内丹成,可以离人体而出,人体可以分身,可以成仙,道教提倡炼养内丹。大既在隋唐以来。在宋、金时期,兴起了以炼养内丹为主的南宗和北宗。其口诀旨圭,不外《参同契》与《悟真篇》。《道藏》中收有论内丹的书一百二、三十种。著名的《人镜药》、《灵宝毕法》、《钟吕传道集》、《大丹直指》等。内丹用语与外丹虽然相同,但含义迥别。内丹书隐秘难读,道教中人对炼丹之法,大都师徒相承,解说也不一致。内丹虽与我国古代生理卫生学、医学有一定关系,但若说此可以长生,则只能说是信徒的宗教信仰。修持得法,达到健康长寿,却也是事实。
  (三)内观、守静、存思、守一诸术:这些术,皆是依据形神相依,形须神立的教义而来,认为人身肢体脏腑器官都有神,神皆有姓字服色。神存于人身,则形体安康,如神不守形,则生命危险。故欲求长生,则必须存神于体内。这些术,便是存神以固形之术。所谓内观,亦称内视,《云笈七签》卷十七《洞玄灵宝定观经》注中解释:“慧心内照,名曰内观”,即内视己身,澄其心以存其神。所谓守静:即守静使神不外游。《太平经合校》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说:“静身存神,即病不加也,年寿长矣。神明佑之,故天地立身以靖,以守神,兴以道”,。认为守静不止,长生不死。所谓存思:即思神之形象,使外逸之神返回身中。《云笈七签》卷四十三《存思》中说:“修身济物,要在存思,存思不精,漫澜无感”。所谓守一:即使意念专注于身中之某一处,守气守神,静身存神。《太平经圣君秘旨》中说:“夫守一者,可以度世,可以消灾,可以事君,可以不死。”
  (四)、服气、行气、胎息等诸术
  道教内修之术,首重爱气、尊神、重精,《云笈七签》卷五十六《元气论》中曰:“人与物类,皆禀一元之气而生成,生成长养,最重贵者莫过于人之气也。”《太平经合校》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曰:“精神有气,如鱼有水,气绝神精散,水绝鱼亡。”故保生必须养气,所谓服气,亦称吐纳,食气,即吸收天地间之生气,《服气精义论》中曰:“食谷者知而夭,食气者神而寿”,“夫可久于其道者养生也,常可与久游者,纳气也”。所谓行气,亦称炼气,即以我之心,使我之气,适我之体,攻我之疾。《抱朴子.至理篇》曰:“服药虽是长生之本,若能兼行气者,其益甚速”。所谓胎息,指能不以口鼻嘘吸,如在胞胎之中,服自身内气。《胎息精微论》中曰:“身不衰老,内食太和元气为首。
  (五)、导引:导引是我国古代相传的一种健身的方法,他是行气、按摩、漱咽、肢体运动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术,道教谈导引的经书中认为,导引可以调营卫,可以消谷水,可以去风邪,可以长血气,可以却未生之众病,可以治已结之笃疾。比如人的经络如水渠,而气是风,必须用风去疏通渠道,使其通畅而不堵塞,又说停水则秽臭,委木则虫马不行则脚直,车不驾则自朽,所以人体必须如流水、户枢。经常运动。道教素重养生之道,所以很注重导引。修道者大多做这种功夫。意图益寿而达到长生。导引秘经中列导引法千有余条。而且各宗派还自有秘法,总之法势很多,一般地说,有太清导引养生法,彭祖导引法、王子乔导引法、华佗导引法等等。导引可以疗病健身,这是不必怀疑的,道书中保存有大量的这方面的资料,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。道教修炼者多长寿,大多得益于这种方技。
  (六)、辟谷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虫(又名三尸、三彭):一者上虫居脑宫,二者中虫居明堂,三者下虫居腹胃【见《太清中黄帝篇》】。是欲望产生的根源,是毒害人体的邪魔。它们在人体中是靠谷气而生,如果人不食五谷,断其谷气,三虫在人体中就不能生存了,”三虫即亡,永无思虑【见《太清中黄帝篇》】,人体内部也便没有毒害身体的邪魔,人就可以长生不死。这种说法当然只是古代人的一种臆想。辟谷只是说不食五谷肉类,主主张内养形神,行服气,咽元和之术与服食药物。
  (七)、黄赤之道:即房中术,来源于古代巫觋。《汉书。艺文志》中房中家著录百八十卷。晋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亦论述和倡导此术。《随书经籍志》载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。南宋郑樵《通志.文艺略》载房中九部十八卷,宋以后,论及房中的书便频于绝迹了。房中家依托黄帝、玄女.龚子、容成公、三张施行此术,所谓“黄老赤篆,以修长生”。陶洪景《真诰》称为黄赤之道。房中术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术,《汉书.艺文志》中说:“乐而有节,则和平寿考,及迷者费顾,以生宗而损性命”。道教重养生之道,也主张广嗣,所以道教倡导此术。认为可以爱精气,求得“还精补脑”,至于后来误解为猥亵之术,乃妖妄欺诳。北魏寇谦之曾反对“男女合气之术”,他说:“大道清虚,岂有斯事!”晋葛洪也说:“单行房中不能致神仙,也不能去祸致福。后世道教信徒中,也没有房中术的流派,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,主张禁欲,更是反对此术。
九守  道教养生术语。指守和、守信、守气、守仁、守简、守易、守清、守盈、守弱。系道教倡奉的9种养生要则。其含意,如守和指阴阳内调,守信指精神内守,守易指不为外感、明哲保身,守盈指知足而止等。九守,指道教徒的九项修持内容。据《云笈七箓》卷九十一《七部名数要记》称,
  九守即守和、守神、守气、守仁、守简、守易、守清、守盈、守弱。道教认为,修持九
  守,就能达到“性合乎道”的“真人”境界,“彷徉尘埃之外,逍遥无事之业,机械知
  巧,弗载于心,审于无假,不与物迁,见事之化而守其宗,心意专于内,通远归于一,
  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弗学而知,弗视而见,弗为而成,弗治而辨,感而应,迫而
  动,不得已而用,如光之不耀,如景之不炎,以道为循,有待而然,廓然而虚,清静而
  无为,以死生为一化,以万异为一方,有精而弗使,有神而弗行,守大浑之朴,立至精
  之中”。也就是“纯粹素朴之道”。《道德经》中并无“九守”,但有“守”字七处。
  如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(五章),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(十六章),“道常无名,
  朴。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”(三十二章),“道常无为而无
  不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”(三十七章)等,所言守中、守静、守道、守无为
  而无不为等等,都是指持守虚静、持守无为、持守道的意思。
  《通玄真经》有《九守》篇,名为九守,实有十项,九系概数。十项标题亦与《云
  笈七箓》所载不尽相同,即:守虚、守无、守平、守易、守清、守真、守静、守法、守
  弱、守朴。尽管文字大同小异,但分段内容及题目则有较大区别,反映了从早期道教
  至宋元时期的道教教义思想已有不少发展和变化。
  唐代默希子曾对《通玄真经·九守》作过题解:“九者,易之数终,明极则变,变
  则乖道。守之者,居元龙亢悔,可越三清之表。忽之者,则牝马不利,将沦九幽之下,
  固宜守道,不可失常也。”但是宋代朱弁在题解中则认为“守者,专一于志,而九备
  于数极,则物无不在其域,事无不与其成”,“称九守者,盖在用九之义也”。守和
  禀承《道德经》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创世论,认为“圣人法
  天顺地,不拘于俗,不诱于人”,“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所以学道者“贵在守
  和”。守神 称人受天地变化而生,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均与天地相类,并相互
  感应。“天地之道至阔且大,尚犹节其章光,爱其神明,人之耳目何能久劳而不息?人
  之精神何能驰骋而不乏”?所以学道者须“内守而不失”。默希子注称“内保精神,
  外全形体”。守气 称“血气者,人之华也;五脏者,人之精也”,“孔窍者,精神
  之户牖也”,“血气专乎内而不越外,则胸腹充而嗜欲寡”。因此,欲寡就可以“患祸
  无由入,邪气不能袭”,而“嗜欲使人之气衰杀,好憎使人之心劳倦,疾至即志气日耗
  也”。故学道者要“因时而安其位,当世而乐其业”,“与道为际,与德为邻,不为福
  始,不为祸先”,“恬愉虚静,以终其命”。宋杜道坚注称“养生之道无他术,如养
  马焉。去其害马者而已”。守仁 在《通玄真经》中,题为“守无”。汉魏时期思想
  家们曾有“有无”之争,因此,朱弁题解曰:“游万物而不物,则无我、无物矣。”
  但是,《云笈七箓》收录时,改题为“守仁”,强调“为义者可迫以仁,而不可劫以兵;
  可止以义,而不可悬以利。君子义死,不可以富贵留。故为仁义者,不可以死亡恐也”。
  全段之论“源道德之意,以考世俗之行”,因此,这也是对学道者世俗行为的要求。
  守简 在《通玄真经》中,题为“守平”。朱弁题解称“去其所为,道自夷也”。认
  为贪于势利之人必然身贱,故学道者要食以充饥,衣以盖形蔽寒,清目不视,静耳不听,
  闲口不言,委心不虑,弃聪明,反太素,休精神,去知故,无好无憎,是谓大通,以求
  “养生之和”。守易 在《通玄真经》的注解中,朱弁解题称“得自任之理,则易也”。
  杜道坚又称“多易必多难,此以事言也。以道言则不然,夫古之为道者,治心理性,
  易其身而后动,定其意而后举,乐道安常,不为难能之事,故制度有法,容止可观,安
  而行之,是谓守易。学道者要“量腹而食,度形而衣,容身而游,适情而行,余天下
  而弗有,委万物而弗利”,“乐道而忘贱,安德而忘贫”。守清 在《通玄真经》的
  注解中,朱弁解题称“清而不挠,可鉴嗜欲之妄”。杜道坚又称:“水清则鉴物,神
  清则见道。人之受气于天者,固若同然;吾之见道于心者,夫何独异,心清故也。圣人
  之心,明如止水,物来则见,物去则静,曾何滞于吾心哉!澄鉴不挠,是谓守清。”CL
  学道者要“神清”,神是“知之源”,“神清即知明”,如果清净如“澄水”,则嗜欲
  不能留,势利不能诱,声色不能淫,就可以“养生以安世,抱德以终年”。守盈 在
  《通玄真经》中,题作“守弱”。朱弁解题称“居众所不敌之地,故成其大胜之道”。
  ND杜道坚则称:“弱者,道之用,非怯也,守其冲和而已。天子以天下为家,公侯以国
  为家,视民犹己,不以势位自强,不以兵甲暴众,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,大资小而
  成,众戴寡为主,往而不害安平泰,是谓守弱。”《云笈七箓》改题“守盈”,强调
  “天道,极即反,盈即损”,“物盛即衰,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,乐终而悲”。因此,
  “聪明俊智守以愚,多闻博辩守以俭,武勇骁力守以畏,贵富广大守以狭,德施天下守
  以让,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守天下也”。学道者要“不欲盈,夫唯不盈是以能弊不新成”。
  守弱 在《通玄真经》中,题作“守朴”,朱弁解题称“不加欲于性命之分,而浑乎
  变化之根,谓之朴也”。《云笈七箓》改题“守弱”。认为“天下之要,不在于彼而
  在于我,不在于人而在于身”,因此,要“无所喜,无所怒,无所乐,无所苦,万物玄
  同,无非无是”,“不待势而尊,不须财而富,不须力而强,不利财货,不贪势名,不
  以贵为安,不以贱为危;形神气志,各居其宜”。学道者须“持养其气,和弱其气,平
  夷其形,而与道沈浮。如此,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,百事之变无不应也”。杜道坚认
  为修持九守,就能“守大浑之朴,游天地之根,同乎大通”,达到无我的境界,因为无
  我,也就无物,千变万化而没有终极,“与天地俱生”。

这一生为你,杀戮天下又如何 ,我本是修罗!何若做圣人
  不过这天下这乱世需要的便是修罗,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修罗!!!
  万里锦绣河山,天下豺狼皆窥!
  关东血魂旗、风云连天盗、紫竹清风院、鬼宗碧血潭、魔教诛神峰、大焚天虚无境、天血碧霄宗、映月七星灯、碧海玉龙宫、神魔万灭窟阴阳轮回道! 七日醉七日醒七日枉断肠,人生不过一场梦!
    红烟翠雾笼轻盈,飞絮游丝飘无定。魂断天涯凝泪眼,巫山翰海枉断肠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[30秒完成]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老榕树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2 )

GMT+8, 2024-4-25 23:13 , Processed in 0.112934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