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师范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[30秒完成]
搜索
查看: 1615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转载文章] 给自己松绑:现代诗的出路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1-11-8 00:00:5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给自己松绑:现代诗的出路
            ——《现代诗歌报》
    现在读现代诗的人越来越少了。现代诗受冷落,原因何在?问题出在哪里?这确实令我们困惑,三思不得其解。如果依一孔之见,我必将剑锋直逼诗人。然而,要诗人缚手就擒,我想即便打死他,也断断不敢坦然领受。他们总是把自身的伤害隐匿得很深,让你看到光鲜而绝非真实的一面,然后把责任干干净净、笼而统之全盘推给读者。认为是读者欣赏能力和水平出了问题,并不顾大众的心理感受和阅读习惯,尽情地自娱自乐,如手淫一般。以盈利作为定位基石的出版商,更是顺水推舟,以市场不行、销路不好作为搪塞的借口。于是乎,一律将诗拒诸出版的视线之外。出版界的这等只认发行数量不认诗的不尽情理的举措,给本来就业已萎缩的诗坛,无疑雪上添霜。于是诗人只得以套现的方式,借助自费之微风,把诗的种籽撒播在寄托一线生命希望的石缝间隙里,任其扭曲着倔强地生长。
    这种光怪离奇的现象,在一个美其名曰诗的国度里,在道理上似乎有些讲不通。按理说,只要是道理,没什么讲不通的。但市场不认这个理,你就无可奈何,你就拿她没法子,你就只得乖乖地接受这种苛刻、足以挤压现代诗发展空间、动摇现代诗生存基础的威胁。在我看来,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诗歌历史烙印的民族,现而今如此漠视,不给诗以国民精神生活中应有的地位,于民族的精神文化繁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。是文学大众化和文化繁荣的缺失。是这个时代背负诗人盛名的诗人的病态和失职。
    诗坛的萧条与没有备受大众喜爱的好作品有关。与诗人故意制造隔膜有关。诗,讲究激情,所以尚存悲愤出诗情之说;也讲究意韵、意境和意象之美,所以理趣清远、妙造自然的诗,令人回味悠长。但现代诗人假创新求异之名,把本该高度凝练的诗,写得十分拖沓;把本该微言明大义的语句,写得十分细碎;把本该清丽脱俗的语言,写得十分口水化,扯谈一般,将现代诗的韵味之处淡化得如同白开水,寡味得很。这种以平庸,甚至是无聊的作品充塞和架构的现代诗坛,其致命的阅读缺陷是显而易见的。
    记得有一次,我曾与一名诗人交流。他以反传统自居,公开视晦涩难懂的诗为好诗。甚至说,别人越是看不懂,诗才越有意味。言下之意是,都可以读懂,都可以写诗,还要诗人干什么。我深感不解与震惊!并反驳他,如果存心让别人看不懂,拒人千里之外,那还叫诗吗?朦胧诗之所以玩了几年以后就玩不转了,关键就在于晦涩难懂,败坏了阅读大众的胃口,让读者失去读诗的兴趣,甚至产生厌恶反感的心理裂纹。这种畸形心态下产生的现代诗,脱离中国的审美和阅读习惯,只会走进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死胡同,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市场的。如果还有一丝发展空间,我想,至多不过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和故交相互间“谈情说爱”,相互间抚慰,相互间抱团取暖一下罢了。
    诗,天生忌讳直白,同时也忌讳故弄玄虚和华而不实。现代诗坛不是富有真情实感和真实人生的作品丰盈,而是无关痛痒、含糊其辞、莫名其妙的作品泛滥。即便是借景抒情的作品,也写得谜语一般,让人去猜度字里行间的所谓悲喜和恩怨,装腔作势姑且不说,只是那闷葫芦一般的诗,读起来累,况且世人也没必要花那么多心思去猜啊!连评论家似乎也没了这么个耐心,望着所谓现代诗,要么摇头,要么袖手旁观,要么干脆抵制不看。即便有人开腔评论一番,了不起,临时充当一下红包评论家的角色。说些打屁不沾腿的话,让人更加失望。
    还有人强词夺理。认为现代诗之所以这样写,是为了冲缺记述的窠臼,使呈现增色,让意象生辉。事实上,我看许多的诗,连一般的记述都不如,纯粹是一本陈芝麻烂谷子似的流水账。以这种愚笨的方式叫板呈现和意象,不是没有读通弄懂,就是本来无知还要打肿脸充胖子,瞎起哄。既耽误别人的时间(无异于谋财害命!),又白白断送了自己诗的发展前途。这等误人误己的事,终归是与好事沾不上边的。这等志存高远的“旷世之才”,即使自己把自己捧上了天,我也着实不敢恭维。
    呈现是什么?呈现就是将事物的本来面目,以诗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显露出来。而意象则是,诗人将霎那间的理智与感情复合成特定内容的艺术形象。可以以心写物,亦可以缘心造物。所谓以心写物大抵是以感官印象为蓝本或底色,然后着意刻化出绚丽多姿的图画般的诗意。缘心造物则不同。那些真实的生活场景,并不一定直接来自特定的感官,而是借助想象的翅膀,将平日的印象融入臆造的特定内容之中,生成或烘托出别致新奇的诗意。这种表现方式,必须匠心运作,方能使无生命的事物,呈现生命的元素;使寻常呆滞、木讷的场景,变得栩栩如生、美雅清新;使单元的意象,向多元和中心意象整合,让诗不安静的灵魂,得以安妥。我有一个笔名为哑木的朋友,在一篇评论拙著《垒土的诗絮》的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:“艺术的终极目标即是靠近生活,无论是绘画、音乐、影视还是小说、诗歌,生活的精彩总是令艺术望而生畏。”这种观点既是对艺术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理论的颠覆和挑战,同时,也是还生命以美,对生活进行正本清源的透析。我举双手赞同。
    所以我以为,现代诗要走出由诗人傲慢画定的逼仄的怪圈,不靠天、不靠地、不靠出版商,关键在于松绑自缚的手脚,步入以传統文化为沃土,大胆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正轨。关键在于扬弃那些令我们孤芳自赏的孤傲心态,在于淘汰那些令我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无病呻吟和晦涩之气韵,在于从欧化盲从和自己罗织的樊篱中走出来,还现代诗以真实自然,平易亲切,通俗易懂和或清幽、或雄奇、或奔放、或悲慨、或沉郁的本色。并以贴近生活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社会,反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精彩,来复活和丰富我们日益色彩纷呈的生活。
    现代诗倘能如此,是诗歌之大幸,诗坛之大幸也!不仅可以理清自己前进的发展方向,让诗人重新捡拾起曾经丢弃的那份诗的感觉,以崭新的诗的视野,写出更多更好广为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来,更加可贵的是,也会为自己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市场,还现代诗文学桂冠上明珠的地位。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桂冠上的璀璨明珠。
     现在还不到追究诗人个人责任的时候(历史自有公论)。但找准自己的发展位置,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现代诗的创新进取,这仍是时代赋予诗人的责任,也是诗人们重振诗坛雄风的担当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[30秒完成]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老榕树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2 )

GMT+8, 2024-5-4 12:24 , Processed in 0.055186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